中文学名 叶下珠

界 植物界
门 被子植物门
纲 双子叶植物纲
目 大戟目
科 大戟科
属 叶下珠属
种 叶下珠
采收时间 夏、秋季贮
藏贮 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
别名:日开夜闭、珍珠草、阴阳草、假油柑、真珠草、鲫鱼草、胡羞羞、老鸦珠、夜合珍珠、落地油柑、小利柑、䱻草、夜合草、山皂角、叶后珠、油柑草、珠仔草、粟杨梅、杨梅珠草、疳积草、夜盲草
一年生草本,高10-40厘米,根茎直立,分枝呈赤色。单叶互生,排列成两列,形似复叶,叶片长椭圆形,花腋生,细小,赤褐色。
蒴果无柄,扁圆形,赤褐色,表面有麟状凸起物,花期7-8月,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药用价值:夏秋二季采集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,洗净泥土,出去杂质, 鲜用捣汁或者捣散,或晒干,切段,生用。有利湿退黄、清热解毒、明目、消积的功效,用于湿热黄疸、泻痢、淋证、疮疡肿毒、蛇犬咬伤、目赤肿痛、小儿疳积。煎服,15-30克,鲜品(即新鲜未晒干的草药 )30-60克,外用适量。
食用要求,春季采摘嫩茎叶,用开水焯(chāo,zhuō)熟,再用清水浸泡,捞出后加油盐调食。
(文章内容源自500种野菜野外速查图鉴)